高高的院墻,寒冷的秋風,窄窄的巷道。
夜深人靜,空巷無人。
從院墻的拐角處走過來兩名抱著胳膊的更夫。天氣寒冷,每一陣寒風吹來,他們都會哆嗦兩下身體。其中,一個人把燈籠柄揣在懷中。或許是蠟燭已經燃完,燈籠內沒有了光亮。一個人懷揣著木梆,走上好大一會兒,就會把木梆拿出來,狠狠地敲上幾下。這時,懷揣燈籠柄的人就會大喊一聲“平安無事嘍”。
這里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筆下的西漢。
“秦時明月漢時關,萬里長征人未還。但使龍城飛將在,不教胡馬度陰山”,正是因為有了戍邊將士們的辛苦,才有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內奢靡的貴族生活。或許,西漢時期的更夫叫更的語言并非如此,但是,冷凄凄的地主宅院外場景相同。在沒有現(xiàn)代化警戒設備的西漢時期,人工巡邏或許正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。所以,在這座陶鑄的三進院落外,兩個更夫成了警衛(wèi)標配。
梆,梆,梆梆,平安無事嘍!
梆,梆,梆梆,平安無事嘍!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作為陳國的國都,淮陽曾經有過富饒和繁華。漢高祖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,其子劉友被封為淮陽王,封地就是陳國故都,如今的淮陽區(qū)。在劉友為淮陽王之前,淮陽就是劉漢王朝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的中心,一向為兵家必爭之地。體現(xiàn)在現(xiàn)代人眼中,就是這里的地上、地下文物較為豐富。這座出土于淮陽城區(qū)東南三公里堌堆李大隊的西漢陶鑄三進院落,如今已經在河南博物院安家落戶。不過,每當我和她親近的時候,總能聽到“梆,梆,梆梆”的漢梆聲。也就是在這種清冷而單調的梆聲里,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故鄉(xiāng)淮陽,回到了那個發(fā)現(xiàn)西漢三進陶質院落模型的年代。
時間是1981年11月上旬,氣候如西漢時期那個更聲“梆梆”的夜晚。堌堆李大隊的李老仙兒拉著架子車來到村北官路溝取土時,發(fā)現(xiàn)官路兩側的溝底土壤中露出了一塊褐色的瓦脊,這讓李老仙兒眼前一亮。堌堆李大隊位于淮陽區(qū)的“南白樓古墓葬保護區(qū)”內,之所以稱之為堌堆李大隊,是因為村頭有一座高大的土堌堆。堌堆是一種土語,意思是大土堆。在淮陽區(qū),很多地方有土堌堆,比如九女冢,比如思陵冢,全是大土堌堆。這些土堌堆分布在方圓十多平方公里內,大多是春秋至唐宋時期的墓葬,加上對這個區(qū)域內的溝、河、坑、塘的挖掘,共發(fā)現(xiàn)七百余座古墓。由于埋葬的土層淺,農民到田地里耕作的時候,隨意踢上一腳,說不定就會踢出一塊秦磚漢瓦來。因為這個原因,這里的群眾大多有一定的考古知識,像李老仙兒這樣的“通透”人物,一眼就從土壤中露出的褐色瓦脊上看出了一些道道。
聽到這個消息后,考古隊就來了,經過清理挖掘,發(fā)現(xiàn)這是一座漢代的墓葬,從里面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座完備的三進陶質院落模型。通過對隨葬品、彩繪壁畫以及出土的“半兩”銅錢等的研究,考古專家們推斷此墓屬于西漢早期。三進陶質院落模型內的人物或是事物皆為彩繪,在我們現(xiàn)代人看來依然栩栩如生。西漢早期,佛教剛剛進入中國,還沒有形成氣候,彩繪中的人物大多穿著紅服,道士領外繪一道弧線,給人仙風道骨的感覺。不僅如此,在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里,處處有人物活動,廳堂內有歌舞樂隊,馬廄里有養(yǎng)馬的師傅,倉房里有背負米袋的勞動者,廚房內有執(zhí)廚的大師傅,散發(fā)著炊煙裊裊的氣韻。方家們說,墓葬彩繪所描繪的場景,大多是為了祝愿逝者獲得相應的待遇或享受,同時,又是在世者眼中最美好的景象。那么,這些彩繪所繪制的豈不正是當年貴族的生活?
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,西漢以來,豫東農家院落的建筑風格延續(xù)了近2000年,當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乍一出現(xiàn)在人們眼前的時候,恍若現(xiàn)代建筑。我年少的時候,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還堆放在當時的淮陽縣博物館一處玻璃柜內。盡管無法看到院落的全貌,但那座高高聳立的陶質小樓至今讓我記憶猶新。我記得非常清楚,那座小樓上敞開著很多小窗,小窗里面有目眺遠方的仕女,也有坐在陽臺小酌的自在人物,讓人心生許多向往。再后來,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移進了河南博物院,一一擺放整齊,我們才得以全面地觀察這座模型。
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分為正院、側院兩部分。正院前門為硬山式建筑,門廳兩邊為懸山式馬廄。二進院落內是一座二層重檐廡殿式建筑,筑于高臺之上,兩旁還有倉房、廂房、廁所等建筑。三進院落內則是那座陶質的小樓,懸山式建筑,小樓周圍有豬圈、廁所、廚房,以及傭人住房等。側院是為墓主人打造的耕作之地,被分割成旱田和水田兩部分。其中旱田地塊與地塊之間以壟溝分隔,規(guī)整而有條理。水田有水井也有灌溉干渠,土地耕作條件齊備,是西漢時期地主莊園經濟發(fā)展的真實寫照,更反映出了當時的風土人情。
二進院落的那座兩層重檐廡殿式建筑內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:右側是兩女一男,左側是三女并列,負責為他們斟酒的是一個女俑,身著紅色漢服,束發(fā)托于腦后,雙手捧匜流向外,似乎能看到酒水正注入主人面前的玉樽內。大廳之內,有彈瑟女俑,有吹笙女俑,有擊樂女俑,皆跽坐像。更有身材苗條的女俑,左手高,右手低,握著一支長柱形樂器作翩翩起舞狀。坐在主人席上的男俑束發(fā)盤于頭上,身著寬大的紅衣,儼然是富貴景象,他沒有看眼前的斟酒女俑,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翩翩起舞的女俑,兩手放于胸前呈擊掌狀……
那年,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還在淮陽縣博物館的展柜里。碩大的展廳里只有我和李老仙兒兩個人在瀏覽。李老仙兒向我介紹了發(fā)現(xiàn)三進陶質院落模型的過程,他神秘地對我說,他聽到了西漢宮廷音樂家李延年為其妙麗善舞的妹妹創(chuàng)作的《佳人曲》?;蛟S是佳音各賞的緣故,在那座充滿了漢代氣息的展廳里,我沒有聽到《佳人曲》,卻聽到了“梆,梆,梆梆”的漢梆聲。沒想到,當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走進河南博物院整理一新后,竟然出現(xiàn)了龐大的樂隊,以及豪華的演出陣容。或許,那個寒風凜冽的西漢夜晚,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內確實在演奏著《佳人曲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?佳人難再得!”
不過,對于我來說,相對于宮廷音樂《佳人曲》,漢梆的聲音更顯得真實。所以,每當我站在這座三進陶質院落模型前時,耳畔縈繞的都是漢梆發(fā)出的“梆、梆、梆梆,梆、梆、梆梆”的聲音……③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