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09月30日
第06版:副刊 PDF版

青核桃與綠袍子

王珺

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,小司馬光是人們心目中聰明機智的“小神童”。但司馬光小時候,還發(fā)生過這樣一件事兒:一天,司馬光想吃青核桃,姐姐幫他剝皮,卻怎么也剝不下來,后來剛好有事出去了。這時,一個女仆經過,見司馬光在擺弄青核桃,就教他把青核桃放在開水里燙一下,皮兒很容易就剝下來了。姐姐回來一看,驚奇地問是誰剝下來的,司馬光很得意地說是自己剝的。姐姐當了真,對他稱贊不已??墒牵瑢⑦@一切看在眼里的父親卻把兒子叫到書房,嚴厲地訓斥了他,告訴他為人要誠實、不能撒謊。小司馬光記下了這青核桃,更將父親的教誨銘刻在了心中,成為自己一生的指引。

司馬光的父親叫司馬池,司馬池幼年喪父,當時家庭相當富有,財產達數(shù)十萬貫??伤抉R池專心讀書,把家產全部讓給了伯父、叔父們。后來考中進士,官授永寧縣主簿。因司馬池為官廉潔、政績突出,仁宗多次提拔,司馬池卻多次上書懇辭。仁宗曾對宰相說:“別人都喜歡升官,只有司馬池謙讓,真是難能可貴。”

司馬池無比疼愛少年早慧的司馬光,但卻沒有給他縱容和溺愛,而是教之以嚴、促其成才。司馬池在輾轉河南、陜西、四川各地為官期間,始終把司馬光帶在身邊,勤加教誨。所以,司馬光在15歲以前就跟隨父親走過好多地方,四處訪古探奇、賦詩題壁、領略風土人情,這種“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”的實踐,極大地豐富了司馬光的社會知識,鑄就了司馬光堅毅擔當、心念天下的胸懷。也正是司馬池的言傳身教,造就了刻苦勤奮、溫良謙恭、剛正不阿的司馬光,使其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史學家、文學家。

司馬光雖出身官宦世家,本人也身居高位,但從不驕縱奢侈,一生克勤克儉、廉潔奉公。同時,他還十分注重清廉家風傳承,要求兒子“以儉為美德”。兒子司馬康十六七歲時,各方面都出類拔萃,母親十分喜愛兒子,慈母的愛子之心體現(xiàn)在打扮兒子的穿戴上。一次,母親讓司馬康穿了一件鮮艷的蔥綠色長袍,在司馬門庭進進出出,顯得格外瀟灑挺拔。司馬光看到后,心里很不安。他不但沒有贊賞兒子,反而批評了司馬康。有感于當時社會風氣日益奢侈,人們競相講排場、比闊氣,司馬光深感憂慮,寫下了流傳千古的《訓儉示康》。他從自身經歷寫到社會風氣,引經據(jù)典、正反比照,語重心長、情意殷殷,告訴司馬康一個深刻的道理:儉能立名、侈必自敗,文中“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”也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。

司馬康內心深受震動,換掉了那件綠袍子。對于司馬康來說,他換掉的,何止是一件蔥綠色的袍子?他摒棄的,是對奢華浮靡的追慕;他樹立的,是高遠的志向和追求。他捧起的,又何止是父親的一篇千字小文?他體悟繼承的,是父輩的言傳身教和淳厚家風。

司馬康一生為人廉潔,口不言財,沉靜內斂,十九年如一日,幫助司馬光編修《資治通鑒》這部編年體通史巨著,為《資治通鑒》的編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。能夠于浮華的塵世中以書為樂、以靜自處,可以說,正是父輩在他少年時種下了良好家風的種子,在他心中生根發(fā)芽,引導著他一生的走向,使他傲然挺拔,得以保持自己的一生如蓮花般高潔。

司馬池用青核桃教育司馬光,司馬光又以綠袍子教育司馬康,生活中點滴的小事無形中涵養(yǎng)了人的品格。拒官懇辭的司馬池、清正廉潔的司馬光、口不言財?shù)乃抉R康,鑄成了一脈相承的司馬家風;也正是這清廉尚儉、教子有方的司馬家風,成就了司馬父子三代美名。

在今天,物質逐漸豐富,我們大可不必再像過去那樣過分節(jié)儉,可以吃可口的飯菜、穿喜歡的服飾、為自己營造較為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但真正智慧的人對這些會有一個度的把握,他們知道一味追求物質享受只會消磨掉人們內心的志向。他們會讓外物成為幫助自己的工具,而絕不會為物質所奴役。他們也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涵養(yǎng)自己的家風,春風化雨、潤物無聲。他們會保持穩(wěn)定的情緒、勤奮的精神,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;他們會積極樂觀,給孩子有規(guī)律、有情趣的生活;他們會傳達給孩子持續(xù)的安全感,給孩子智慧的愛,產生正向的家庭合力——家風純正,雨潤萬物;家風蔚然,國風浩蕩。①8

2022-09-30 王珺 1 1 周口日報 content_180084.html 1 青核桃與綠袍子 /enpproperty-->